那么有哪些手法可以表達空間感呢
第一種方法非常的簡單,叫做“遮擋”。也就是用一個物體遮住另外一個物體。這樣讀者就會明白,那個被擋住的、輪廓和整體不完整的物體,一定是在更靠后的位置。
例如上面的情況,我可以往左邊走個幾公里,此時紅色的山把綠色的山給擋住了。這樣我拍出來的照片,山之間的層次關(guān)系就很明顯了。
在長焦攝影中,由于后面會講的線性透視效應(yīng)很不明顯,因此遮擋就成了表達空間縱深的關(guān)鍵手法。
空間關(guān)系的例子。1標(biāo)識的巖石,擋住了2處的云霧,云霧又遮住了3處的雪山,雪山又把背后藍天遮擋。巖石、云霧、雪山、藍天,通過層層遞進、互相遮擋的方法,前后關(guān)系非常清晰。
再比如下面這張200mm鏡頭拍攝的遠景,冰川、碎石和人物、云霧以及雪山的縱深,也是通過遮擋(以及后面會講的空氣感),來進行表達的。
所謂縱透視,就是近的放在畫面低處,遠的放在畫面高處。在攝影中,要拍出縱透視效果很簡單,只需登上高處,提升機位即可。
比如前面的情況,我可以爬到山上,或者放飛無人機,這樣拍到的畫面,紅山在下,綠山在上,也會讓讀者理解這兩座山的前后順序。
二、線性透視
在文藝復(fù)興之后的西方藝術(shù)中,線性透視在繪畫里大量的被應(yīng)用,直接導(dǎo)致國外攝影師在拍攝時,很喜歡用大廣角構(gòu)圖,突出線性透視的方式來表達空間層次。
線性透視,簡而言之講就是“近大遠小”,原本平行的線條,在向遠方延伸時會不斷的會聚,直到在滅點處匯合成一個小點。
在攝影中,我們常用匯聚線、重復(fù)縮小以及夸張前景這3種方式,利用鏡頭(特別是廣角鏡頭)來突出線性透視下的前中后景層次。
匯聚線的拍攝,就是要利用場景中向遠方延伸會聚的線性物體,來突出空間感。
例如下面這張大白天順光拍攝的圖片,雖然光影立體感不強,但是這條向遠方不斷延伸會聚的小路,卻給照片帶來了縱深感。
線性透視的一大表現(xiàn),就是近大遠小。因此如果我們在構(gòu)圖的時候,特別是廣角拍攝前景時,如果能發(fā)現(xiàn)一些重復(fù)的物體。那么這些重復(fù)的物體,會在畫面中,由近到遠的不斷縮小,就可以表現(xiàn)出空間感了。
例如攝影師在構(gòu)圖時取入了一大片魯冰花,這些原本差不多的花,在畫面中卻是不斷變小的,這樣讀者就能感受到這個不斷向遠方延伸的三維空間。
在攝影中,攝影師常常采用低角度、接近拍攝的方式,利用近大遠小的線性透視,夸張的表現(xiàn)前景物體大小,從而讓觀眾理解物體間的前后關(guān)系。
三、空氣感
在繪畫中,畫家也常常使用一種叫做空氣感的東西來表達層次。比如近處的物體會畫的清晰、鮮艷、銳利一些,遠處的物體,會畫的朦朧、淡雅、模糊一些。
在前期拍攝時,我們可以利用空氣中自然的顆粒(比如清晨的霧氣、中午山間的水汽、城市的霧霾等等),自然而然的拍出空氣感。